专栏 - Showroom的中国道路屋顶秧田工装
2018春夏上海时装周落下帷幕,这也是DFO Showroom的第8季。2014年初也在《周末画报》,我曾发文《SHOWROOM的中国机会》,谈到了国外成熟Showroom模式和中国已产生的萌芽。当年4月的2014秋冬上海时装周期间在上海新天地时尚1个空置的铺位,DFO推出了第1季,100多平米11个品牌。不谋而合,时堂也在那1季推出。到了10月Ontimeshow也开始推出,来年4月由上海时装周主办的Mode展亦开始展开,里面集合了10几家Showroom。接下来的几季,Showroom层见叠出,以各种方式蛮横生长,优越劣汰。上1季,时堂和DFO加入上海时装周官方日程,这1季Mode、Ontime、White、时堂、DFO、Tube、alter皆进入时装周官方日程,展览面积超3万平米,共同打造起亚洲最大时装定货季。
还记得在Mode展推出孕妇工作服生产厂家前曾参加时装周组委会的内部研讨会,当时我提出如果与4大时装周对照,上海的目标不应当是纽约、伦敦、米兰,而应当是巴黎。纽约主要面向美国国内市场,伦敦创意为王商业不强,米兰以意大利品牌为主,巴黎则是全球的品牌蜂拥而至展现形象获得定单。4年1届奥运会1届世界杯,经过4年发展,不夸大的说现在的上海时装周可以说是全国乃至全球的设计师品牌过来搭台唱戏,为了站上中国市场这1最大的风口。
过去的4年国内中高端零售市场产生巨大变化,曾认为只可能存在于12线城市的买手店开始向34线城市延伸,百货店的调剂还将延续,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成为消费主流。正如109大报告指出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趋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这些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明显需要走1些中国特点的道路,照搬国外模式或经验,是没法在国内取得成功的。
Showroom是买家与品牌之间的桥梁,在巴黎很多Showroom只需承当展现作用,商务能力其实不强,后期的沟通乃至大多由品牌和买家直接对接。但是在上海在中国,除展现,更要考验销售、客服、物流、摆设和培训等综合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对中国和各区域市场的深入理解与洞察。
Mode展参展以Showroom为主,以展会情势显现,Ontime和时堂都是展会,展会的主要作用是marketing,斟酌到上海的巨大窗口作用,marketing的作用会进1步增强。作为类比的国内最大服装面料展Intertextile的展位每季都是爆满,晚1些报名常常就1铺难求只能干瞪眼。参展的企业其实不期望在展会上能取得多少新客户,而是1种企业实力的体现,同业交换的场所。Mode的复展率超过70%,Ontime和时堂也积聚了1批忠实参展品牌。
DFO、Tube和alter3家则有明显的风格划分,侧重各有不同,以买手店起家的alter所展现的品牌明显带有开创人Sonja的风格基因,Tube集合了大量新兴设计师品牌,面向Z世代。DFO则坚持走市场导向,从第2季开始展览面积突破1000平米,参展品牌超过40个,走范围线路。由于场地要求较大,展期长,又需要在市中心区域,过去3年展转于思南公馆、复兴Soho、外滩Soho和4行仓库。本季开始由于各方面条件成熟,DFO于终年展厅所在地新天地黄陂南路751号上海纺控的尚街Loft园区举行新1季定货会,Showroom的场婚庆工作服地、范围和可扩大性很合适目前的发展需求,未来可以在策展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品牌组合方面,P企业制定工作服的方案ORTSPURE、UNGARO、MANISH ARORA等国际品牌和BY FANG、REINEREN、YOEYYOU等中国设计师品牌均获得了稳窗口工作换工作服原因步增长,在LABELHOOD走秀的CYNTHIA & XIAO让更多国内买家认识,品牌的套头衫亦成为买家最爱,即看即买的YARVE雅蕴也为那些希望秋冬补充货品的买家有了选择,与ATERLIER SWAROVSKI的合作亦进入第3季。
展望未来,Showroom已汽车站工作服图片成为中国时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各家Showroom与Trade Show展会的不同市场定位与善于使得品牌可以找到最适合的平台来拓展中国市场。
对DFO来讲,Showroom平台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希望能帮到更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将品牌建立起来。随着DFO终年展厅扩建为3层独栋的DI:LOFT,也将上1季推出的DADASHOW展会常态化,为那些还没有法进入DFO商业体系的品牌提供1个更完善和持久的展现、培训、孵化的场所韵达工作服和服务。具体来讲,对那些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根据其品牌定位约请更有针对性的买手、媒体进行推介和公关,同时对品牌进行培训,使其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喜好和动向,另外亦会让品牌设立POPUP STORE传播品牌精神获得消费者反馈。我们相信通过这1项目可让品牌少走很多弯路,更快跟上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
本文转载自《周末画报》第985期